栏目路径:首页 > 省广电局 > 行政权力运行 > 行政规划

安徽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12-28 09:24来源: 规划财务处浏览量: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也是推动安徽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省广播电视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工作部署,坚持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事业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宣传引导有力有效。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网络视听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不断创新新闻宣传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业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的宣传报道任务,精心组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宣传报道,扎实开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等重大主题系列报道活动,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凝聚了时代正能量。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权威信息发布和防疫知识科普宣传,形成主流舆论强势。“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广播电视媒体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稿累计2.3万余条,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发稿量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位。

(二)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深入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板车女孩》《小岗新传》等4部作品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天下徽商》《小岗纪事》《耳畔中国》等71部作品分获“飞天奖”“星光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奖项,《青春中国》等64件作品获评全国优秀公益广告扶持项目,“皖美呈现——影像安徽记录计划”被评为安徽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范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展播及“红色微电影盛典”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为民服务持续完善。实施中央及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基本实现12套中央电视节目、3套中央广播节目和6套省市县电视节目公益性覆盖。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为69个县(区)81.32万户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接收服务。开展贫困地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改善19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广播电视采编播条件。大力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顺利完成40个县(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方面发挥作用明显。截至2020年底,全省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93%99.90%,均位居全国前列。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创收结构进一步优化。智慧宽带、IPTV等信息消费收入逐年增长,电视购物、新媒体业务收入持续增加,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有线电视网络收入占比逐步下降,从单纯依靠广播电视广告、有线电视网络创收正在实现向“一业为主、多元发展”转变。2020年全省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有线电视网络收入、电视购物收入、新媒体业务收入、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40.54%19.10%19.65%5.30%1.76%1.40%12.25%,与“十二五”末相比,广播电视广告、网络收入占比分别下降8.31%2.96%,电视购物收入占比提高4.88%,新媒体业务收入占比提高5.30%。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持证机构分别达776家、57家,与“十二五”末相比增长367.85%614.29%2020年,合肥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入驻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税收1.3亿元。

(五)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坚持“4K先行、兼顾8K”的技术路线,与省经信厅等联合开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和行业应用持续发展。参与《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GD/J 083-2018)》《广播电视区块链技术应用白皮书》等编制工作。“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内容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应用规范研究”课题顺利完成,“融合媒体内容数据安全防护系统”列入工信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与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科大讯飞等共建的广播电视与语音技术融合创新实验室取得系列成果。与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沪苏浙三省广电局等联合签署长三角区域智慧广电与人工智能语音技术融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首创联合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开展广播电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为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淮北、芜湖、安庆组建传媒中心(集团),全省6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顺利通过验收。

(六)行业管理规范有序。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频率频道设置得到规范,471个农村小片网完成联网整合,18个农网实现合规运营,查处违规广告360余条、违规医疗养生类节目40余档、违规视听网站40余家。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面落实。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入推进,所有行政许可事项进驻政务窗口并实现全程网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进一步加强,涵盖传统广播电视、新媒体、新业态、网络安全的监测监管体系基本建成,监测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党的十九大宣传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有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有效,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上向好。“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强化,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同时,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还需要加快推进,舆论引导能力和实际传播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挖掘整合本土资源力量不够,彰显徽风皖韵的“高峰”之作不够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相对不足,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紧缺,培养、引进、留住人才的难题还需要进一步破解。

二、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改革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期待。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标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做出了“十四五”时期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健全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等重要部署,为我们锚定了新的坐标、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提出“建设全媒体”“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等重要指示要求,赋予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更重要的职责使命,这需要我们强化政治意识和担当意识,把握正确方向,推进发展改革,实现更大作为。

二是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坚定不移推进实施数字江淮、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对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改革激发了内生动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更加丰富的广播电视视听产品供给、更加完善便捷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和统一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进一步优化供给,不断推进均等化、个性化、多样性发展创造了新契机新空间,也必将进一步激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改革的动力与活力。

四是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改革带来了新机遇。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运用,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为推动融合发展、迭代升级带来重大机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以深化广播电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重点,以“智慧广电”建设工程为牵引,推动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精品力作,优化惠民服务,维护文化安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改革创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改革全过程,着眼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配套,不断推进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和产品服务创新,形成“新技术、新平台、新体系、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新局面。

坚持融合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坚持移动优先,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广播电视向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统筹管理、同一标准,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第三章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的形势和条件,经过五年努力奋斗,到2025年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媒体融合成效突出,舆论引导坚强有力。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舆论宣传同频共振,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增强,正面宣传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不断壮大、宣传实效深入做优,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水平大幅提高。

——精品创作富有成果,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深刻彰显时代精神和生动体现徽风皖韵特征的优秀作品。重大题材作品组织策划能力不断提升,原创能力、创新水平再上台阶,力争“十四五”时期全省创作生产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重点网络影视剧分别达15部、50部、60部、200部以上。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为民惠民更加完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全面建成,智慧广电乡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面向基层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总体实现,公共服务覆盖面、适用性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的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全省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96%99.94%,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产业体系进一步升级、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双招双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涌现若干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功能融合、服务多元的新产品新业态,带动形成新时代大视听市场发展格局,在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坚作用。

——科技创新深化拓展,智慧广电深入推进。广播电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进一步深化,高新视频、全场景视听、云转播、广电5G融合服务等新业态在政用、民用、商用领域不断拓展,实现广播电视在内容制作、分发传播、用户服务、技术支撑、生态建设以及监测监管等方面智慧化协同发展

——安全保障持续巩固,阵地管理显著增强。广播电视各类机构管理更加规范,安全播出、网络安全、设施安全一体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广电行业网络安全预警与态势感知、智慧广电监测监管、广电行业阵地内容安全审查等新型智慧监测监管平台和系统逐步建成指挥调度、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深入推进,行业管理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第四章  主要任务

 

一、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用心用情、平实务实、精细精准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报道。深化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网络视听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适应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创新话语体系、表达方式、传播形式,营造主题主线宣传强势。实施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动形成以省级为中枢、市级为节点、县级为网点,省市县三级融通的媒体融合生态圈。省级广电媒体加快整体转型和融合发展步伐,着力建强省级技术平台和1-2家区域性传播平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龙头。市级广电媒体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有实力的市级媒体融合样板。充分发挥广电媒体的特色和优势,主动引导、积极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健康发展。


专栏新时代舆论引导能力提升

01 “头条工程”和“首页首屏首条”建设

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网络视听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创新理论宣传,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报道习近平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深入宣传我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作举措、实践经验、落实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2  做亮主题主线宣传

聚焦主题主线,结合建党100周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指导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在重要时段、主要新闻栏目、首页首屏,开辟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形成舆论强势。充分发挥安徽广播电视奖和新闻、节目季度推优的引导作用,把思想的高度、理论的深度、生活的热度、情感的温度有机统一起来,持续打造《理响新时代》《思想的田野(安徽篇)》等适合全媒体传播的优秀电视理论节目,以声势强大的正面宣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03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推动安徽广播电视台加快建设以安徽卫视·ATV客户端为主的移动传播平台,积极推进频率频道融合转型,培优做强融媒体工作室,建强用好“皖云”省级技术平台,打造具有区域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动安徽新媒体集团建设“安徽云”协同创新平台。鼓励支持市县广播电视机构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打造各具特色的地方新媒体品牌,建设区域性的融合传播平台,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举办网络视听技能实训等各项活动,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精品创作生产能力。

04  广播电视节目生态建设

适应信息传播特点和受众收视习惯,推动“电视节目跨屏生态建设”。聚焦5G应用提供的新场景,顺应大屏小屏快速融合的新趋势,以综艺、直播等大型节目为重点,引导加快内容采集、创作生产、播出推送各环节流程再造,提升节目连贯性、沉浸感和高品质审美体验。强化在移动端、社交平台的素材采集和碎片化、精准化投放,在大小屏各端培养稳定收视群体,实现传播力影响力最大化。引导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台特别是地面频道频率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紧紧抓住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优化节目供给,更多更好链接融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丰富节目栏目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打通广播电视媒体舆论宣传和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全方位、高品质的便民服务,不断增强广播电视节目黏性。

05  提升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和区域合作水平

以“丝绸之路视听工程”“视听中国播映工程”、中外电视(网络视听)合拍、国际电视节(中国联合展台)为牵引,广泛开展广播电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海外文化市场,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会展节展,力争每年推出更多广播电视精品在海外发行播出。提升《看安徽》《感知安徽》《中国安徽之声》等节目品质,不断扩大海外落地覆盖范围,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传播好中国声音安徽版。继续做好境外国家级媒体来皖专题采访工作,努力开辟与重点海外市场优势电视频道、网络媒体的国际合作,积极展现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新形象。加强长三角地区广播电视创作交流合作,联合制作电视纪录片《潮涌长三角》,指导推动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走进长三角》栏目制作播出。

06  打造安徽广电媒体一体化云平台“皖云”

打造可覆盖服务安徽省市县三级广电媒体,具备“新闻+政务+服务”功能的融合云平台。加快技术迭代,整合全行业资源,加快商业开发,强化造血功能,提升广电媒体整体竞争力,构建智慧广电新业态新服务,为省市县各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及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繁荣发展创作生产

自觉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登“高原”攀“高峰”,着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项目,滚动制定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网络视听节目等重点选题项目规划,不断完善优秀选题项目储备库。加强动态调整管理、跟踪指导服务,完善“一线”服务机制。常态化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原创能力,鼓励创作生产更多体现安徽特色的优秀作品。健全文艺作品评价机制,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应、市场认可统一起来,加强文艺评论,打造有影响力的评论阵地。把握“公益、文化、原创”方向,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新创优,努力把中华文化元素与现代节目形态、组织结构、制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更多原创节目品牌。

 

专栏“新时代”精品创作生产

07  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工程

围绕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淮大地的生动实践,编制20212025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对重点选题实行台账管理、动态调度。认真指导《国家情怀》《觉醒年代》《幸福到万家》等重点剧目的创作和播出工作,逐步形成推出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创作生产格局。建立健全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探索建立电视剧创作资源对接机制,与文化、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等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挖掘行业富矿、寻找创作素材。充分发挥精品专项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鼓励民营文化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精品创作。

08  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工程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节目征集和展播活动、“重大题材网络影视剧项目库推选”“网络视听节目季度推优”“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为抓手,谋划实施好网络视听节目等重点创作规划,完善优秀选题项目储备库,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以结构化管理、宏观调控、引导扶持、培训交流、宣传推介等多种措施推动网络视听节目精品生产,进一步完善创作选题规划,切实加强创作生产引导,牢牢把握网络视听节目生产创作方向,稳步推进安徽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工程。加强区域合作、行业合作、项目合作,集聚全省网络视听制作力量,打造一批格调清新、内容健康、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的网络视听精品。

09  纪录片创作提升工程

着力推动《信仰的力量》《小岗纪事2》《百年壮歌》等一批纪录片创作生产。促进“皖美呈现——影像安徽记录计划”品牌升级和做强做优,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和每年重大主题主线宣传任务,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推动“纪录片进大学校园”,强化与高校影视教育联系对接,共同搭建纪录片研学交流、创作实践、人才培养的平台。加强纪录片播出管理,对重点作品安排优质频道和时段进行排播,对安徽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和各地面频道开设纪录片栏目予以支持和鼓励。以广播电视机构为主体,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政策驱动、项目驱动、资金驱动,逐步培育具备一定竞争实力和创作制作水准的纪录片市场主体。

10  动画创作提升工程

继续在重点项目扶持、播出奖励、作品评优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动漫企业做大做强。每年组织动漫训练营活动,对动画创作骨干进行培训,推进动漫行业校企联合,组织优秀动画片展播,协助动漫企业衍生发展。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进一步提高参展商质量、签约交易量,不断提升影响力。力争“十四五”时期我省动画片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推荐片目和年度重点动画项目数量再上新台阶。

11  推动公益广告创作生产能力提升

推动各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重视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制播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全省优秀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推选评审等活动,及时展播优秀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开展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创作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全省播出机构创作人员的创作水平。发挥好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公益广告创作宣传的热情,努力推出更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且短小精湛、直抵人心的优秀公益广告精品,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

 

三、优化升级公共服务

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智慧广电等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以标准化建设、均等化提升、智慧化发展为总体思路,健全完善新时期新阶段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应急广播省级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网建设等惠民工程,持续加大有线电视IP化、宽带化升级,提高有线电视网络乡村通达率,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承载力。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运管机制,保障广电惠民工程持续稳定发挥作用。探索实施智慧广电乡村(乡镇)建设,推动广播电视由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升级,着力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新跨越。

 

 

专栏3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工程

12  建设应急广播体系

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与全省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对接的应急广播体系,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预警信息发布和政策宣讲服务,更好服务基层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2021年底前建立省级应急广播融媒体制作播发平台。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建立健全应急广播系统运行维护体制机制,确保应急广播长效可靠运行。

13  建设省级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网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广电总局《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省级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网,基本实现省级电视节目信号在全省的无线数字化覆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免费节目。

14  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修订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围绕“设施建设、服务管理、考核评价、财政保障”四个方面基本要求,开展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国家级试点工作,探索制定省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规范

15  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发展,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带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好重点人群听广播看电视的文化权益。鼓励有线电视运营机构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低收费或免费收视服务。加大对我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和脱贫地区的广播电视节目供应优惠力度。

16  推进智慧广电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智慧广电乡村(乡镇)建设,加强智慧广电网络、平台、终端在农村地区的部署和建设,创新广电公共服务内容供给和业务形式,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和智慧化应用,探索智慧广电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支持有线电视、IPTV开展多样化对农服务。加大对农节目创作生产指导力度,推出更多富有地方气息、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的节目。发挥媒体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开展农副产品产销对接“进电视”和助农直播等活动。

 

四、打造视听产业高地

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增强对资源要素吸引集聚能力,优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结构布局,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提升广播电视广告、有线电视网络、电视购物和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水平,发展壮大高新视频、沉浸式视频、云转播、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产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发挥国家、省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带动作用,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强化区域合作联动,深化与沪苏浙产业分工协作。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与企业的对接服务,健全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创造活力。举办中国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增强新动能,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4 推动产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17 建设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

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引导和推动合肥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为抓手,加大培育力度,科学引导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质资源、优势产业、优秀企业集中集约发展。加快推进广电数字创意产业园、包河区滨湖卓越城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及数字创意小镇人工智能视觉产业港、宿州市中国广电数据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18 培育壮大专业化新型骨干企业

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规模化的旗舰企业,形成龙头效应和集聚效应。支持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国广电安徽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广电海豚传媒集团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支持具备条件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19 办好中国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

   支持芜湖市办好中国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展示动漫产业最新成果,深化产业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会展内容,扩大会展影响力,搭建动漫企业与高校、播出机构等交流合作的平台。

 

五、加快科技创新应用

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紧盯科技前沿,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IPV6、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广泛融合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高清超高清视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端优质视听体验的需要。大力发展“智慧广电+”,丰富完善智慧广电生态体系,形成智慧广电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收视和信息需求。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应用,正确开展节目评价。引导和规范传播秩序,为打造互信、共享的媒体内容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推动广电网络向IP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升级改造,构建广播电视现代传播新体系,不断增强面向智慧广电业务和应用的承载能力。

 

专栏智慧广电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  广播电视制播体系智能化建设

加快节目制作、编辑、播出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平台IP化、云化、融合化、智慧化。借助“中国声谷”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推动智能语音技术在广播电视制作、编辑、播出和智能终端等各环节应用。推动智能拍摄、交互式节目审查、智能审片系统应用,促进智慧媒资系统、虚拟主持人系统等项目广泛应用。继续推进IPV6在广播电视系统的部署与应用。加快推动智慧分发系统和交互式新媒体平台应用。到2025年,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制播效率和内容生产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21  发展高清及超高清电视

建立和完善高清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播出体系,加快推进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台全面实现高清化。提升高清及超高清节目技术质量,推进音频节目高质量发展。推动超高清电视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应用。推动安徽广播电视台、合肥市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加强超高清电视频道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办1个以上4K超高清电视频道,IPTV平台和有线电视网络提供5套以上4K直播频道传输业务和点播业务。扩充4K点播视频内容。超高清节目视频内容储备超过10000小时,符合HDR50/秒技术标准的4K节目储备量达到3000小时,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能力达到1000小时/年。推动发展5G + 4K5G交互式视频、5G沉浸式视频、5G+VR/AR5G广播等场景应用。

22  广播电视综合传输覆盖网建设

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资源,构建新型智能协同泛在化的广电天地一体化网络,增强广电网络辐射力、传播力、竞争力。推进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网络建设,持续优化地面数字电视、调频广播、中波广播等无线覆盖网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效能。推进省市域单频网标清频道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地面数字电视节目的全覆盖,为全省群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积极探索新技术条件下广播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新路径,到2025年,基本形成“云、网、端”有线电视网络架构。

23  广播电视智慧运维体系建设

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实现对运维过程、运维技术、运维操作和运维人员的体系化管理,建立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闭环能力提升机制。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设备控制接口和协议标准化建设,实现设备、系统和动力环境网络化监测管理。建设智慧台站、智慧播出中心,实现自动化播出、故障设备在线自动切换等功能,健全运行保障体系,提高运维能力和水平。

24  智慧广电服务生态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互通及用户资源等优势,以深化融合创新为重点,实现智慧广电对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及智慧政务等方面的服务引领,为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广电力量。推进国产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升级,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和智能化应用等新业态,打造广电智慧家庭信息终端,满足用户对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收视体验和信息需求,逐步构建广电家庭智慧服务生态圈。

25  特色广电云建设

根据《安徽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0-2025年)》要求,构建特色行业云,创新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新形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在云平台共享应用。提升加强宣传调度指挥、融合生产发布、版权运营保护等能力,建设具有公共服务、节目管理、监测监管、舆情研判、业务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广电云。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安徽省级技术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态创新,打造区域一体化联动的融合媒体广电云台。

26  安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安徽省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开展对省内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高清采集、标注、结构、建模,形成规范化的文化数字资源,构建安徽文化大数据资源库。推动数字资源的文化传播应用,开发基于文化数字资源的数字展馆系统、数字研学平台、数字文化客厅等数字可视化、交互式、体验型数字产品,依托广电有线网络,实现数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推进数字创意产业应用,基于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线图提取、高清扫描、微痕修复,开展文化艺术品的身份认证、创意产品数字化开发、文化创意版权交易和保护等领域的技术运用。加强数字产业融通,推动基于数字文化资源形成的生产要素在思想宣传、教育传播、创意设计、文艺创作、文娱消费、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通应用。

 

六、强化行业阵地管理

牢固树立舆论宣传主阵地意识,聚焦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设施安全、传输安全和规范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网上网下统一导向、统一标准、统一尺度,完善调控措施,严格规范管理。积极创新监测监管理念、方法、手段,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促进监测监管业务数据资源整合,提升监测数据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以构建绿色清朗的传播空间为目标,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推进监测监管系统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进一步夯实新时代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管理体系,确保全媒体传播安全可靠。巩固“优化审批服务”“证照分离”改革成果,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完善行业法规制度体系,加快修订《安徽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提高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管理现代化、规范化水平。

 

专栏完善广播电视管理体系

27  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

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播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对全省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设备进行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智慧机房、智能信号传输研究和应用,健全安全播出监管长效机制。完成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安全播出要素纳入平台的技术框架内,对现有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进行信息化再造,提出创新的安全播出管理模式,实现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安全、设施安全一体化管理。

28  建设广电行业网络安全预警与态势感知平台

建设基于一体化云平台架构下的网络安全预警和态势感知平台,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主动探测和积极防护相结合安全防御体系,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智慧监测监管,及时掌握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状况和风险信息。建立广电行业网络安全信息预警系统和通报制度,实现对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事件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

29  建立智慧广电监测监管平台

面向全新的广播电视5G“云、网、端”生产、传播和服务方式与业务流程,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可信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完善对地面无线、有线网络、宽带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等不同媒介传播方式的监测监管。加强对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业态管理。推进监管系统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管,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30  建立完善广电行业阵地内容安全审查系统

建立完善比对样本库,通过智慧广电云平台进行抓取、筛查、比对和分析,推动图像识别、智能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监测监管中的运用。推广基于语义的监测监管平台,实现对非法频率、频道自动搜索和智能识别,并逐步完善对非法违规视频网站、网络节目、APP的自动搜索和有效监测,实现智能化安全态势感知、研判分析、风险预警、处置调度,确保新时代广电行业阵地“绿色安全、可管可控”。

31  提升播出机构、有线传送机构和节目制作机构监管能力

提升播出机构监管能力,依托广播电视监管平台每月对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情况进行监听监看,积极运用广播电视大数据节目评价系统加强播出机构节目评价考评,规范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设置和管理,加快推进高清电视发展。提升有线传送机构监管能力,重点查办和整治擅自开办电视频道、擅自传送违规节目等违规问题。结合国网整合契机,进一步巩固农村广播电视节目传送秩序专项整治成果,为全国有线网络整合奠定基础。提升节目制作机构监管能力,认真开展节目制作机构业绩审核、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定期换发许可证等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及时查处违规问题。成立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委员会,加强对全省节目制作机构管理,为全省节目制作机构提供参观学习和培训交流的平台。

32  提升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境外卫星电视监管能力

结合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整治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和省委巡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契机,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联席会议机制,着力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积极开展联合督查,加大对各地整治工作的督导,及时查处违规问题。

33  提升广告和医疗养生类节目监管能力

通过建设完善广告监测平台或购买监测服务方式提高对违规问题的主动发现能力。指导各级播出机构强化广告监管队伍和监管机制建设。落实播前审查制度,强化医疗养生类节目备案管理。加强日常督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巩固与省市场监管局建立的广告监管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34  加强专业电视频道建设管理

优化专业频道设置,突出差异化、体现多样性、避免同质化,压缩、调整和规范省级、地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办的专业频道,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各类专业频道。增加专业节目播出,进一步提高专业节目播出比例,强化专业性要求,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节目制作能力,引导推动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依法依规组建台属台控台管的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和探索建立专业节目栏目工作室制。积极推动专业节目社会化制作,鼓励专业节目领域各种形式的跨地区合作。加快高清化融合发展,逐步关停不具备高清制播能力和条件的专业频道。加快高清、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和传输覆盖能力建设,推动专业频道建设与媒体融合发展紧密结合。

35  提升网络视听节目监管能力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以现有监管平台为基础,建设智能化监管云平台,增强对各类违规、低俗等节目内容的发现、辨别、取证、处置能力。以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加强省内网络视听节目审核力量,确保内容安全。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各类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36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础上,加快推进“皖事通办”和长三角地区广播电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积极推进线上“政务数据大厅”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证照分离”“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全面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推深做实全程网办,积极开展全省广播电视系统跨层级多级联办+“掌上办”工作,加快推进系统融合、数据共享、信息互通,优化政务服务水平。

37  完善行业法规制度体系

加强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政策措施研究与制订工作,加快修订《安徽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形成推动广播电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深化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完善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广播电视行政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广泛开展“八五”普法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

 

七、加强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彻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广电人才队伍。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鼓励符合政策原则有利于事业产业发展的各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不断优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人才结构,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专栏加强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38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强化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人员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持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强化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意见,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着力强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导向和阵地管理,积极营造清朗文化环境和健康精神空间。

39  加强中高端人才扶持培养

继续推进和落实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依托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制定符合本行业特点的培养计划,加强各类工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打造一批有能力、有号召力的专业领军人才,通过示范带头作用和专业引领作用,提高全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形成后备力量充足、充满活力的广电高层次人才队伍。

40  加强新时代的专才优才教育培训

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组织开展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鼓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单位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新兴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

41  加强职业资格管理和岗位准入

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资格管理,规范从业队伍和从业秩序,完善网络视听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与时俱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广电行业专业人员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推进职称制度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衔接。创新人才选拔、人才评选表彰评价和激励机制,做好各类人才管理服务工作。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治建设,突出组织保障

推动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健全和完善党对新时代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构建省局统筹、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层层推进的工作格局,完善争先创优工作机制,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强化政策协同,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好省级和各地已有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政策创新和执行力度,发挥好政策扶持激励和引导调控作用。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发展改革重大任务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积极争取发改、经信、财政、金融、税收等部门的支持,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和投融资体系。积极协调规划、国土、建设、环保、市政、应急等部门,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与宣传、文化、网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事业产业发展形成合力。

三、统筹部署实施,强化规划落实

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安徽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规划实施责任,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本部门、本单位重点工作计划,结合实际细化分工、实化措施。强化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工作难题,在法治轨道上推动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建立健全规划监测评估与督查通报机制,强化联合督查和信息联动应用,及时通报重点任务和项目完成进度。在规划的中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并可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目标任务,在规划的终期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全面梳理规划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