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故事】陈老村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0-09 15:36 来源:局宣传处 阅读次数: 字体:【  

陈老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最终能够完成脱贫,这离不开党的好政策。

我做过不少纪录片,但做《陈老村的春天》时心情最纠结。阜阳市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区:阜南县、临泉县和颍东区。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这两县一区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过程来自党的好政策,来自很多基层干部默默无闻的奉献,陈礼辉就是这样的好干部。

临泉县是全国有名的人口大县、贫困大县。到2019年底,该县仍有部分村庄还没有完全从贫困村中出列。距离2020年底全面实现脱贫攻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还有距离,任务特别艰巨。陈老村原来隶属于临泉县谢集乡,当地流传一个小段子——“老集的车,滑集的楼,看了谢集就发愁”,可见谢集乡所属乡村的贫困状况。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谢集乡并入现在的滑集镇。陈老村当时依然有贫困户8户,大部分是因病因残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这一部分人如何依托国家的政策脱贫致富,是当地干部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陈老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们思想封闭,曾经是深度贫困村。陈老村距离阜阳市区有80多公里,但开车要走两个小时。首先经过45公里的345国道,再经过30公里的220国道,其中一段路况很差,第一次经过的人都认为是县道或者乡道,因为整个道路最宽的部分也仅能错过两辆小轿车,最后再经过十来公里县道和乡道才能到达陈老村。村支部书记陈礼辉告诉我们,随着国家脱贫攻坚的开展,陈老村已经实现村村通,危房改造也已全部结束,美丽乡村建设正在顺利推进,村容村貌正在发生巨变。下一步要做的是把脱贫攻坚继续开展下去,让最后8户贫困户彻底脱贫。陈老村现有的8户贫困户,除了一户因为年龄过大丧失劳动能力之外,有3户属于残疾人,其他的都是属于精神病人。陈礼辉说,他总想着要让这一部分人主动行动起来,才能富起来,仅仅依靠国家政策兜底是不行的。阜阳市驻陈老村扶贫工作队、临泉县政协驻陈老村扶贫工作队已驻村三年,这些同志和陈老村村干部构成了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陈礼辉到陈老村时正好赶上镇农业专家来村指导,解读新一年脱贫攻坚政策。专家介绍种植、养殖政策的变化,贫困户只要达到国家的政策要求都能够享受到奖补,所有收益都归贫困户所有。这对于村支部书记陈礼辉和广大的贫困户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陈礼辉关注的重点不仅是8户未脱贫户,也包括已脱贫户、边缘户和监测户。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再加上他们的积极引导,相信2020年这8个贫困户都能实现脱贫目标。陈礼辉和村干部们针对每一家的困难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一户一策。

陈宜军右手残疾,老婆是聋哑人,儿子、女儿也是聋哑人。陈宜军已50多岁,虽然穿得邋里邋遢,可现在他忙得不得了,说话也特别快。他家里有十几亩地,还养了20多只山羊,哪一样都得他操心。陈礼辉介绍,陈宜军以前可不是这样,贫困的家庭,残疾的孩子,他看不到出路,非常绝望。后来党和政府帮他盖了新房,孩子免费到城里特殊教育学校上学,享受低保等十几项奖补政策,这些帮助和政策把他从贫困的泥沼里拉了出来。如今的陈宜军脱贫信心满满,趁着能干得动,在国家好政策的扶持下,多种一点,多养一点,收入就会又多一点。

陈宜亭今年8岁,父亲去世后,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很快就走了,他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陈宜亭的爷爷患老年白内障,幸亏奶奶还能正常活动,但也年老体弱。陈宜亭生得漂亮,白白的皮肤,深邃的眼睛,看起来像个混血儿。尤其是他干净的眼眸,清澈得没有一点尘世的喧嚣,见人总是笑眯眯的。村支部书记陈礼辉说,根据陈宜亭家庭实际情况,只要能够让他家享受的政策都给享受了,所以陈宜亭才会见人笑眯眯的,因为他感受不到生活的贫苦。

第三个贫困户户主叫陈讲懂。陈讲懂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儿,常年在外地帮弟弟带孩子;陈讲懂爱人也患有精神病,但他的两个儿子特别争气,大的17岁,小的13岁,现在都在临泉城里上学,农忙时回家,会帮奶奶和妈妈一起下地干活。陈讲懂的父亲是个养猪能手,养了两头母猪,这就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除了可预见的收入,依靠政策他们家又可以有几千块钱的贴补。陈礼辉要做的就是在他们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帮助这个家庭尽快脱贫致富。

对于陈礼辉来说,要帮助乡亲们致富,村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每一项工作都有助于乡亲们脱贫。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村子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卫生,也会激发村民们向善向美之心。从农村改厕到户户通的道路硬化,每一项工作的实施都不容易,身为村干部的陈礼辉要不停地解释,不停地做工作。他认为,农村人身上的那种懒散、陋习与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是制约他们走出去发家致富的根本原因,要改变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是,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陈礼辉是土生土长的陈老村人,当过兵,在浦东国际机场做了十几年报关员。2016年他回到家乡,希望家乡在他和广大村干部的努力下越来越美,希望乡亲们能够变得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好。用他的话说,村民们都是他的亲人,有叫叔叔大爷、婶子大娘的,也有许多晚辈。四年来,他积极努力作为,认真落实好国家的每一项政策,他相信,只要行得直、坐得正,一定会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刚刚启动时,陈礼辉就想着要把千亩滴灌的项目争取过来。因为整个陈老村没有自己的产业,村集体收入上不去,很多问题就无法解决。然而,争取和实施这个项目,难度非常大,一方面要积极向上面争取,另一方面还要取得广大村民的理解。因为要有大面积的土地流转,还要招商引资,让那些种植大户们心甘情愿地到这里来发展。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陈礼辉上上下下跑,在开村民大会时向不理解项目重大意义的村民反复解释,挨家挨户做大户们的工作,还到镇里寻求支持——他就是这样不停努力!有一次麦收时,因为田间地头一点土地的归属问题,两户吵了起来,这更坚定陈礼辉克服困难、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决心:只有都富裕起来,都有事做,才不会整天眼睛只盯着蝇头小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矛盾!

陈老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最终能够完成脱贫,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更离不开陈礼辉这样的基层好支书。

 

阜阳广播电视台  马雪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